top of page

我們共同的家園(下)

類型:

環境

發布時間:

2022/01/03

作者:

李宗霖 撰

上期提到教宗方濟各教導我們要善度簡樸的生活,把我們想要什麼變成天主的世界想要什麼。這樣,我們便能從恐懼、貪婪和強迫的綑綁中釋放出來。今期,讓我們看看盧嘉勒怎樣看保育環境這議題。


塵世的天堂

除了教宗方濟各的通諭,普世博愛運動的創始人盧嘉勒女士在早期也針對環境議題發表過一些重要的談話,例如:「人類不是宇宙的中心,天主才是」,點出了這個世界因著過度強調人類中心主義所造成的環境災難。有一種說法,如果將世界歷史縮短為30天,人在最後一天登場,工業革命更是在最後一秒發生,但是就在這最後一秒因著人類過度強調人定勝天的個人主義,使得我們生活的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與破壞。

在另一次談話,盧嘉勒說:

「如果人類的目標不是放在經濟利益或本位主義,而能轉為彼此間的互愛與對大自然的熱愛,那麼,藉著人類的幫助,我們的地球將轉化而成為塵世的天堂。」

我想這是盧嘉勒希望我們透過生活互愛的理想,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在當下的社會文化,保護天主的創造物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但希望透過生活這樣的理想,特別是透過彼此間的互愛與對大自然的熱愛,應該是較容易應對這個挑戰的。


還有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盧嘉勒提出的一個比喻,蠻可愛的比喻

  •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愛所連結在一起的,小溪流到湖泊是出於愛,松樹長在另一棵松樹旁邊也是出於愛。」

由盧嘉勒這個觀點來看大自然,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天主的愛所支撐,都是由愛所連結在一起的,小溪流到湖泊是出於愛,松樹長在另一棵松樹旁邊也是出於愛,我是鄰人的禮物,鄰人也是天主為我創造的一份禮物,還有就是我們可以用生活「理想」的方式來保護天主的創造物,就是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在家裡面會因著愛家人作家事,也會因著愛家人而盡量不製造髒亂,同樣我們也可以因著愛我們的鄰人、愛社區裡的人而減少產生污染物。




邁向新的生活方式

此外,教宗方濟各的通諭在日常生活的生態學部分,與我們切身相關,也是呼籲我們應該做的(#211):

在「負起環境責任的教育」裡特別鼓勵一些對我們周遭世界有直接和重大影響的行為方式,例如:「避免使用塑膠和紙張、減少用水、垃圾分類、不烹調過量的食物、關心其他生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乘車輛、種植樹木、關掉不必開的燈,或其他不同的做法。凡此種種皆反映出人的慷慨和傑出的創意,展現人最珍貴的一面。當基於正當理由,重複使用物件,而非隨手扔掉,那就是能夠彰顯人的自尊的愛德行為。」

針對教宗在日常行為方面對我們的鼓勵,我想我們每個人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應該少消費少逛街少網購少浪費,例如在使用物質的資源減少浪費部分,全球出產的糧食大約有三分之一是被丟棄的,教宗這個通諭中就有一個為大家所知,很著名的呼籲,就是:「丟棄食物,就好像是從窮人的餐桌上偷去食物」(#50),這點為我們是很大的提醒。


再以綠色運具而言,有時候,我們可以不使用汽車、機車,以騎腳踏車或乘坐大眾交通工具去上班,那麼在上班的路上我們便可以減少排放很多的空氣污染物,降低那些污染物衍生疾病的風險,對於自己與一路上的鄰人的健康是非常有益處的,能改善地球的氣候,極端氣候也可以相對緩解,因著這樣簡單的行為,我們愛了近人、愛了未來的人與愛了地球。


我們家女兒介紹給我的書《原子習慣》,我覺得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小習慣的養成,日積月累的影響力卻是很大的,且藉著分享,我們就會彼此提醒,一起成長。若以剛剛提到的綠色運具為例子,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在開會的時候,有一位委員,請教現場許多局處官員,是否有哪位是搭乘綠色運具上下班的,結果雖然有點尷尬,但卻讓我立即試驗兩個禮拜後,就開始以公車、腳踏車、步行的方式上下班,度過無車的生活,在那個時候,高雄甚至還沒有捷運。持續十多年來,我在高雄的BMW生活(BMW代表bus, bike, metro, walk)已經成為習慣,也蠻享受的,同時也感染不少周遭的人。正如這例子,期待我們隨時重新檢視和改變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大家彼此影響,一起朝向維護整體生態的皈依為目標來前進,也讓我們與教宗方濟各一起向天父祈求(#246):


慈愛的天主,

求祢向我們指出在世上什麼地方,

去作為向所有受造物散播祢慈愛的工具,

因為任何受造物都不會被祢遺忘。

求祢光照掌權者和富有者,

不要讓他們陷於冷漠的罪過,

但使他們熱愛公益,扶助弱小,

並關愛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

弱小者和大地正高聲疾呼:

上主,求祢以大能和真光觸動我們,

為使我們守護一切的生命,

並為迎接祢正義、和平、仁愛與美麗國度的來臨,

準備更美好的未來。

願祢受讚頌!

阿們。


---轉載自新城雙月刊第四十七卷.第五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