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雄教區模範母親表揚大會
- 天主教高雄教區
- 4天前
- 讀畢需時 17 分鐘
已更新:4天前
將於主曆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上午九點,在高雄天主教中心二樓(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三路149-1號)表揚「2025年高雄教區模範母親」,恭請劉振忠總主教蒞臨主禮,九個鐸區21位模範母親表揚名單與簡介如下: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楊素珠姐妹,聖名:思嘉,83歲

素珠姐妹成人領洗,任教樂仁幼稚園40幾年,堂區主日學老師10幾年,不辭辛勞開車沿路接送小朋友上主日學、拜訪少女城以及潮州仁愛之家,在聖堂重建及聖召捐款上,都很樂意付出與奉獻。
在兒女心目中述說:「她是最疼愛我們的媽媽,小時候我們調皮搗蛋,她絕不心軟照常修理,不捨得我們吃隔夜飯菜,每天透早就起床幫我們準備熱騰騰的便當,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她也是一位快樂的媽媽,在一切事上感謝主,順利找到停車位,會說:「你看天主多愛我」,出門處理事情一切順利完成,會說:「你看天主真的很愛我」,相信有主的眷顧,使她時時保有喜樂的心!更是一位信德堅強的媽媽,在75歲左右診斷罹患癌症,手術後需要八次的化療,她每天祈禱唸經一步一步走過來,她說這是天主給她的十字架,她要把它背起來,想起台北聖家堂饒志成神父的一句話:「真正的平安,是在苦難當中,仍能夠信賴天主,相信祂。」在媽媽身上,看到這句話的印證,也深感有幸成為天主的子女。楊老師熱心事主,她很感謝天主,自己已上了年紀還能成為天主手中的器皿,10多年來聖母軍開會或是主日彌撒的服務,總是看見她抱持一顆喜樂的心!面由心生;風采有目共睹;她的所言所行鼓勵關懷使堂區兄弟姐妹倍覺溫暖。
新興區法蒂瑪聖母堂 洪施明珠姐妹,聖名:加大利納,82歲

洪施明珠姐妹與夫婿洪文輝弟兄育有三女一男,全家皆為熱心教友,在教會生活中展現出深厚的信仰與堅定的奉獻精神。多年來,他們為教區、堂區各項福傳與服務事工總是在幕後默默付出,從不求回報,真正活出「為善不欲人知」的基督徒精神。她為人謙和有禮,待人親切溫暖,是許多教友心中的榜樣。她以堅定的信仰培育子女,子女不僅事業有成,更全心在生活中愛主愛人,服務教會,在各自的崗位上熱心事主,充分展現良好的家庭教養與信仰傳承。她的身教與言教,無形中感動與激勵著教友群體,也為本堂注入美好的信仰見證。
雖然她近來身體欠佳,常需與病痛為伍,但她始終依靠天主,以堅忍和喜樂面對生活挑戰,未曾減退對天主的信賴與熱愛。她常以祈禱托付一切,並以行動支持教會。她的生命如同溫柔的光,是一篇美麗的信仰見證,是眾人學習的榜樣。因此,推薦洪施明珠姐妹擔任法蒂瑪堂模範母親代表,以表彰她多年的愛、奉獻與信仰堅持,願天主繼續賜福她與她的家庭。
高雄救世主堂 林香花姐妹,聖名:莫尼卡,72歲

林香花姐妹,台東縣金峰鄉排灣族人。70年代初遠嫁高雄外教家庭,自此在高雄落地生根。只有小學畢業的她,面對著原民文化與漢文化的衝擊、語言、環境、價值觀等各項挑戰,當然也包括信仰的衝突。婚後育有二子一女,因先生長年在偏鄉地區服務,平常她必須一肩挑起三名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尤其小女兒患有氣喘,夜半抱著呼吸急促的女兒跑醫院更是家常便飯。除此之外,當然也必須工作貼補家用,在鄉下勤奮作農、至都市便仰賴自教會習得的裁縫技能,日以繼夜的縫紉機聲響時常引來關切。
一路走來,堅忍不拔的她仰賴每週望彌撒的時間,向天主訴說她的請求、擺上她的脆弱,求天主治癒她,讓她有信心繼續面對人生的難關。感謝天主用巨大的能量撐住她,在她最辛苦的時候陪伴她,她的三位子女都受良好教育,分別在國小、國營事業及大學服務,孫女正就讀醫學系,優秀的孩子們也全領受聖洗,她是一位盡力於家庭福傳,讓人尊敬的模範母親。
五塊厝聖味增德堂 林鐘雪姐妹,聖名:羅撒,93歲

林鐘雪姐妹生於雲林莿桐樹仔腳的教友家庭,先生林清華是位傳教員,1970年不幸辭世,時任台南教區下營天主堂,頓時留下6個子女無依無靠,她憑藉著虔誠的天主教信仰南遷高雄,從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學做市場生意,每逢主日必上教堂,心中祈禱耶穌降臨,讓子女能安然成長,把6個子女拉拔長大成家立業,如今93歲高齡的她,仍持續去教堂參加彌撒。
高雄三多聖文生堂:阮氏慈母 姐妹 聖名 瑪利亞38歲

出生於聖誕夜的虔誠天主教徒-越南籍阮氏慈母姐妹,2014年02月07日嫁到台灣,與外教夫婿譚文林弟兄結婚,婚後她效法聖母瑪利亞,積極讓家庭成為聖家,首先是先生譚文林弟兄在2014年04月19日領洗,大兒子亦峰也在2015年05月03日領洗,二兒子志宇在2022年04月17日領洗,8年內讓溫暖的家成為真正的聖家。
每週主日全家會到聖堂參與彌撒,如遇到工作因素無法全家參與撒彌,主日也會由沒工作的一方帶著二位小朋友參與撒彌。在二位小朋友逐漸長大,阮姐妹瞭解小朋友要開始學習天主道理了,當時聖文生堂因為小朋友人數與主日學師資因素暫停運作,但是阮姐妹讓小朋友上主日學心意卻很堅定,聖文生堂洪性道神父決定讓主日學開課,阮姐妹效法聖母聖家福傳精神是值得學習的模範和表揚。
聖董文學堂 陳玉嬌姐妹,聖名:瑞吉娜,87歲

陳玉嬌姐妹的丈夫林鋒(聖名:奧斯定) 38年前因病去了天國,三十多年來玉嬌姐妹獨力養育一子兩女。
目前兒女均已各自成立家庭且事業有成。現共有2個孫子和2個孫女,玉嬌姐妹和兒子、媳婦、孫女祖孫三代一起生活。每逢主日就會去望彌撒,為親友們祈禱。玉嬌姐妹和藹可親、熱心參與堂區活動,慷慨奉獻,她是一位默默、平凡中不可多得的好姐妹。
小港聖若瑟堂 吳政霞姐妹,聖名:羅莎,56歲

吳政霞姐妹生於雲林四湖,在這個地區的信仰以道教為多,所以在這之前她也是拿著香拜神明,直到結婚後,她意識到先生的原生家庭是非常崇敬天主的基督徒。她的公公帶領她進入教會聽神父講道,一步步認識主,那種心靈平靜,和有主可以依靠的感覺,是以前不曾有過的感受。
在懷第二個孩子時接受了貝立民神父的慕道,孩子出生後一起領洗,她的三個孩子都是在教堂的環境下成長,參加教會的主日學、夏令營,排行老么的三女從小當輔祭,有時身體不適也不缺席。現在一家八口,媳婦、兩個孫子都是天主教徒,全家時時刻刻都和天主親近,神的恩典豐滿全備,她敬主愛家是模範母親的楷模。
前鎮善導之母堂 吳許秀惠姐妹,聖名:麗莎,66歲

我32歲時,遭逢變故,先生罹患肝腫瘤而離逝,時間是80年04月22日(36歲),當時我的大兒子(昱廷)8歲,小兒子(昱宏)才5歲,家中的那根柱子垮了,經濟一度陷入困境,徬徨無助時我告訴自己要勇敢地站起來,不能再軟弱,要堅強地走下去。於是在婆婆的引導下開始走入教堂(善導之母天主堂),聆聽道理、信德的奧跡,信奉天主、受洗。藉著天主給我的指引、扶持,讓我走出傷痛的陰霾。
很快地在民國81年04月18日一家四口接受領洗,而成為真正的虔誠基督徒,付洗神父是王秉鈞神父,王神父他很熱心,來我家牆上釘上耶穌受難十字架聖像以及左右兩旁的聖母瑪麗亞及耶穌的畫像,讓我家洋溢著天主的光榮氛圍。領洗至今已33年了,中間歷經滄桑,經歷了坎坷的人生波折,都是靠著主耶穌基督給我的力量、溫暖,一一克服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我要感謝我的婆婆,她幫我照顧小孩,讓我無後顧之憂專心於工作事業上,承蒙公司主管、同仁的愛戴及推薦給予肯定,我待過的兩家公司皆當選模範勞工,獲殊表揚,這都歸功於我婆婆的功勞。如今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在公司得到主管的器重和賞識,也有獲頒總經理的表現優良員工獎金以及合影相框紀念,算是苦盡甘來,也感到欣慰。
左營小德蘭堂 鄭詩琴姐妹,聖名:撒拉,38歲

【用愛牽引孩子認識信仰的母親——詩琴】
新竹出生的詩琴,嫁給台東籍的職業軍人丈夫後,便帶著五個孩子(14、12、8、4、1歲)在高雄定居十五年。身為全職媽媽,她每天忙著打理孩子們的日常起居,卻始終將「認識天主」這件事自然地融入生活。
《引導信仰不強求》
每週日她堅持帶孩子到教堂參加主日學。她坦言:「我只想讓孩子在接觸信仰的環境中成長。別以為孩子聽不懂深奧道理,其實他們都會默默記在心裡,慢慢體會天主的引導。」詩琴自己也是在成年後才真正理解,與天主的關係無法強求,需要主動靠近。每晚她帶著孩子們禱告念經,連一歲寶寶咿呀學語的模樣也不間斷,因為她深信「這些祈禱的種子,終會在孩子心中發芽」。
《為孩子種下信仰種子》
面對台灣多元的宗教環境,詩琴選擇讓孩子從小接觸天主教。「就像我父母當年常帶我去望彌撒、參加教會活動,我希望先幫孩子打好信仰基礎。等他們長大後若想接觸其他宗教,我也會尊重。」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孩子想學才藝或參加活動,她都全力支持,因為「真正的信念,必須發自內心」。
《軍眷生活的溫柔力量》
身為常需獨自照顧五個孩子的軍眷,詩琴每晚堅持親子禱告時光。丈夫因任務經常不在家,她便帶著孩子們用念經填補不知如何訴說的時刻。十五年來,她用行動證明:與其強迫孩子接受信仰,不如營造充滿愛與信仰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自然感受宗教在生命中的重量。就像那盞永遠為晚歸丈夫亮著的燈,詩琴用溫柔而堅定的光,照亮全家人的前行之路。
萬福中華聖母堂 林月華姐妹,聖名:安娜,65歲

月華姐妹原信仰民間宗教,21歲時與天主教家庭的邱郁文先生結婚,婚後仍維持職業婦女的角色,孩子由婆婆照顧,婆婆每週都帶著家人參加主日彌撒,並積極參加本堂的活動,耳濡目染下,五年後,月華也領洗了。
領洗後的月華和婆婆一樣勤到聖堂。兩個女兒出生後,接著婆家盼望已久的男丁也報到了;然而兒子帶來的喜悅很快就被「這孩子是身心障礙兒一事澆熄。如何照顧智能障礙伴隨自閉症的孩子,婆媳倆成了並肩作戰的最佳搭檔,天主則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天主也特別照顧這兒子,每當他來到聖堂,就比較安靜,不像在家時的躁動,也學會唸經文、唱聖歌等等。
月華並沒有因為特教兒子而忽略女兒,女兒們望彌撒、參加主日學、學青等,並在高中時加入「天旋」樂團,建立穩固的信仰基礎。如今大女兒和夫婿二人常協助堂區帶領泰澤、讀經等靈修服務。二女兒在台北自營安親班,並以天主教的精神照顧兒童,將信仰與工作緊密結合。
天主給邱家的考驗很大,三女兒在國中時出現精神狀況,於是,月華的照顧工作又多了一個障別,但她仍堅定依靠天主。克盡母職。每週六晚上,她一定帶孩子望彌撒,幫忙收奉獻成為他們母子的服事工作。對於未來,她總說一切交給天主,全心信賴天主是她生活的最佳寫照。
聖加大利納堂 張麗娜姐妹,聖名:亞加大,66歲

麗娜姐妹生於嘉義大林沙崙的一個純樸小村莊,生長於百年天主教信仰家庭,從小耳濡目染、信仰根基穩固。兒時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聖堂,展現出對天主的敬愛與依靠。 1980年完成學業,來到高雄從事幼教工作,藉由天主的引領來到聖加大利納堂,與張傳道中川弟兄重逢,便以此為信仰中心。
與王俊龍弟兄結婚後,夫妻倆在堂區參與及服務至今40餘載。除鼓勵丈夫加入傳協會,並投入建堂籌備與行政事工,當時兒女尚且年幼,便一肩扛起家庭重擔,並以身作則,擔任起主日學老師,積極培育信仰幼苗,帶領孩子們參加主日學、聖青會,從事禮儀服事、讀經及輔祭等事工;加入聖詠團以雙倍祈禱來讚美天主。
始終以愛心與耐心從事幼教,獲頒「幼教楷模」,更榮獲全國「優良教師師鐸獎」,由李登輝總統親自接見與表揚。雖然工作繁忙,她仍努力進修,完成屏東師範大學學歷及特殊教育師資證照。充實專業之餘,更不忘信仰生活,常與家人前往聖母山莊等朝聖地朝聖,並積極參與各項教會活動。
除參加基督活力運動及在俗道明會外,並長期協助擔任傳協主席的先生,待孩子長大後,便也加入傳協會,歷任文教組長、活動組長及區長,現任西區區長及在俗道明會佳黛會區會長。熱心公益,號召兄姐參與會務,推動愛心義賣,為道明會聖雅博培育會院、小星星家園、聖功爺奶村等機構募款,亦參與「溫馨病人之友」探訪活動,於榮總擔任志工,關懷病患與弱勢族群,她無論在家庭、職場或教會,皆以實際行動見證信仰,是典範母親的最佳表率,值得榮獲高雄教區模範母親表揚。
大寮聖十字架堂 阮氏雁姐妹,聖名:瑪利亞,49歲

阮姐妹1976年出生在越南,家庭信仰是天主教,阮姐妹出生後一個月就領受領洗聖名瑪利亞,小的時候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住在一起,生活很忙碌,仍然不忘週末到教堂參加彌撒,長大後嫁給台灣人身為台灣的媳婦,婚後兩年生第一胎是女兒,再兩年生第二胎是兒子,阮姐妹都在家照顧公婆跟孩子,在小兒子三歲的那年先生因病逝世。後來她與孩子回越南,工作養育小孩,雖然生活很困難,但阮姐妹還是把信仰是第一重要,給孩子們領受領洗,跟教導小孩週末到聖堂參加彌撒,晚上都念經祈禱才睡覺。直到2018那年他們回台灣生活,開始在基督君王堂參加彌撒,後來有一位神父告訴她在大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有越南彌撒,阮姐妹便和孩子一直那裡參加彌撒直到現在。除了參與彌撒,阮姐妹也協助堂區的打掃工作、照顧來台工作的越南教友或新住民,幫助移工移民更快融入台灣的生活。
鳳山基督君王堂 陳鶯鶯姐妹,聖名:麗莎,57歲

鶯鶯姐妹從小是在一個溫馨的家庭長大,原本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民國74年和教友謝正宗結婚後逐漸認識天主,於民國86年由單國壐樞機主教施以領洗及堅振,聖名麗莎。開始了她在主基督內的生活。
她加入了堂區婦女會,和主內姐妹研讀聖經道理及分享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天主內得到另一種快樂。她積極參加堂區服務工作,例如:彌撒禮儀、打掃教堂和參與堂區各項活動。也在高雄教區舉辦大型活動時擔任接待工作,探訪育幼院及關懷仁愛之家的長者。她擔任基督君王堂的會計,會計工作需要耐心細心,特別是112年教堂修繕工程經費達1千6佰萬元,帳務整理工作更是繁多,她都耐心遂一完成。
她的個性溫柔善良,待人親切謙和,有一幸福溫暖家庭,孝順公婆體貼先生,對兒女的教養方式,是多鼓勵多讚美。兒女皆已成家,現在有兩個孫子,更是日常生活的開心果。她也時常感恩天主的恩寵,心懷喜樂和平安。
大寮聖尼各老堂 沈香娥姐妹,聖名:羅撒,78歲

董媽,本名沈香娥,在本堂十多年,是一位無人不知的教友,她熱情的性格,對本堂的大小事無不關心,是本堂的福氣。
董媽原生家庭是大陳義胞,遷台居住在屏東高樹鄉。17歲時在高樹天主教會招呼教友和鄰近居民來教會受美援物資(麵粉、衣服)。這是她和鄰人第一次走進天主教會,趁此機會傳教員邀請他們來認識教會,當時鄰居們興趣缺缺都離開了,唯獨董媽留下直到今天,當時鄰居們都嘲笑她,她告訴她們,天主教道理很好,為什麼要拒絕。領洗至今60年來,一心一意跟隨耶穌,絕無二心。她深深感受天主時時在扶持她,致使她積極帶領全家大小領洗歸向天主,她時時渴望把天主帶給大家,並規勸離開天主的教友回頭,教導他人辦和好聖事。她參加聖母軍,遵循聖母軍的使命:服務與福傳。她常掛在心中的聖言;「你們為我最小兄弟所做的,就是為我做。」她參加溫馨之友社,關懷病苦者。熱心為已亡者祈禱,對喪家離開天主的子女付予開懷,而使他們回歸教會甚至有的參加了聖母軍。
她常探望本堂年長者,關心她們的心靈和生活。她殷勤侍奉天主,總是最早進聖堂,哪裡要人手,她隨時到位。董媽:您是忠於天主,親朋好友也都分享了恩寵。
楠梓聖家堂 魏秀景姐妹,聖名:路濟亞,67歲

魏姐妹1958年生於新竹縣新埔鎮,是新竹偏遠地方,家裡務農生活普通,20歲嫁到高雄楠梓區,早期在工廠上班,現在已經退休當全職家庭主婦。
1991年,她33歲時接受領洗成為教會一員,最大的願望是熱心參加彌撒,祈求天主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路竹聖若瑟堂 張金花姐妹,聖名:瑪利亞,69歲

張金花姐妹,台東排灣族,出生於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兩位哥哥,下有兩位弟弟。由於母親早逝,就讀國小四年級的她,為協助父親照顧「家」,乃中途輟學,扛起家中全部家事,並負起照顧一位國小一年級和一位年僅3歲的弟弟,長大成人。
張姐妹花期之年,嫁給同村的楊明德弟兄,婚後育有3男1女,民國65年偕同丈夫從故鄉搬遷至台南,民國84年由於先生工作關係,搬遷至高雄市湖內區,並至鄰近的路竹聖若瑟堂服事。平時熱心堂務的推動,整理聖堂環境,聖堂禮儀及主日學服務與陪伴,實為堂區婦女的典範。
仁武聖母升天堂 丁氏深姐妹,聖名:瑪利亞,43歲

丁氏深剛嫁入台灣時,語言不通又遇家暴,之後與丈夫和離。自己扶養2個兒子。早上先去早餐店工作,下班後再去工廠上班,身兼二職。後來更將早餐店承租起來自己當老闆,生意做的有聲有色。一開始,跟兩個兒子在外租屋居住,幾年下來,不但靠自己能力購得一棟透天厝,也將兩個兒子扶養長大,現分別就讀國、高中。
丁姐妹在越南時便是一位虔誠天主教友,在家庭遭遇變故時,仍然堅韌信靠天主,平時除了協助聖堂禮儀工作,也輪流為聖堂插花佈置。遇有各項奉獻也都非常慷慨,不遺餘力。除了以身作則外,更將兩個兒子帶往天主身邊,鼓勵孩子參加堂區及教區所舉辦的各項活動,目前也在聖堂當任輔祭。在兩位兒子眼中,是一位非常堅強又溫暖的人。大兒子自述,從小,媽媽就一個人把他們兩兄弟帶大,雖然生活不總是如意,但媽媽一直默默努力,撐起這個家,縱使工作辛苦,也不忘關照他們的生活起居。遇到挫折、難過時,也會耐心安慰。兄弟兩人能平安長大,都是因為媽媽的照顧和付出。
丁姐妹在工作之餘,也很關心身邊的人,也盡可能地協助越南教友,並給予工作機會,充分地發揮了主耶穌教導我們「愛人如己」的誡命。
萬金聖母聖殿 潘秋夷姐妹,聖名:路濟亞,61歲

對我來說媽媽,是人生中最堅強、最温柔的存在。是一位以天主教信仰為核心,用生命活出愛與奉獻的模範母親。她不是轟轟烈烈的女英雄,但她在日常生活中對信仰的堅持與實踐,深深影響了孩子,也成為信仰路上的榜樣。
以祈禱為家庭根基在聖母像前跪下祈禱。誦唸玫瑰經、為一家人祈求平、健康與智慧。她常說:「一個家庭若以祈禱開始,就會有天主的祝福同行。」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總是帶領我們先向天主祈禱,把一切交託在祂的手中。
參與彌撤不論風雨天氣再惡劣,總堅持帶要求全家參與,不為打卡,也不為形式,而是真心渴望與主相遇。
帶領親朋好友、孩子及孫子認識信仰,從小讓孩子參加主日學與教會活動,用陪伴和見證,引導孩子建立與天主的關係。
實踐愛德,幫助有需要的人積極參與堂區服務工作,默默付出。把愛的信仰具體化在每一件小事上,也讓家人學會在生活中實踐基督的愛。
以聖母為榜樣,活出謙卑與順服敬愛聖母,以聖母的「願照称的話成就於我身上」,凡事順服天主的安排,也教導孩子們在生活中信賴天主的計劃,不埋怨、不退縮。
培養感恩與懺悔的心應常歡樂不斷禱告,事事感謝,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看見恩典:鼓勵孩子定期辦告解,與天主和好。她說;「人會軟弱,但天主總是願意寬恕。我們要勇敢面對錯誤,讓心靈重新得自由。」一位用信仰帶領家庭、用愛建造孩子靈魂的模範母親。用祈禱堅定信仰,用實際行動愛主愛人。沒有華麗的言語,卻用她平凡的生活寫下了最不平凡的見證。讓孩子明白,母親不只是照顧孩子的身體,更是用信仰去塑造孩子的心靈;而信仰,也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活在我們每天的選擇與行為中。我的母親(婆婆)正是那在信仰中發光發熱的其中之一。
潮州聖若翰堂 張淑惠姐妹,聖名:安格利娜,90歲

張淑惠姐妹與馬立成弟兄結婚後育有2子3女,家庭和樂安康。全家都是外教家庭的張淑惠姐妹,她在1960年(25歲)首先領受聖洗,之後也讓所有的孩子都領洗成為天主教,她的信仰更影響丈夫,2003年丈夫也領受聖洗。
張淑惠姐妹的生活刻苦勤儉、相夫教子,所以身為警察的另外一半才能無後顧之憂,安心於日夜不定在崗位上工作。孩子們長大之後,每一個都有穩定的工作在社會、家庭、堂區奉獻各自的才能為眾人服務。孩子們雖然在外工作但對於教會、堂區所需的奉獻,都樂意慷慨奉獻!相信是張淑惠姐妹信仰生活的培育,所以她的孩子都顧家並孝順父母。現在張淑惠姐妹子孫滿堂,但前幾年不慎跌倒受傷,她的女兒會在母親身體許可下帶母親來聖堂參與彌撒及各種重要的教會活動。
張淑惠姐妹的信仰生活堪稱我們的表率,家庭福傳是堂區最佳楷模,被選為2025年模範母親名至實歸。
來義聖保祿堂 戴錦雲姐妹,聖名:瑪利亞,72歲

戴姐妹是一位充滿智慧與慈愛的母親,畢生以信仰為根基,以家庭為責任,並將生命無私的奉獻給教會與部落。
婚後育有四位子女,雖長子不幸於18歲時因事故離世,但這場巨大的悲痛並未將他擊倒,反而轉化為信仰與愛的力量,將生命投注於家庭與教會,展現了真正母親的偉大。長女從事美髮事業,不僅專業,也樂善好施,時常參與義剪活動,深受眾人肯定。雙胞胎兒子皆從軍服役二十餘年,退伍後仍秉持服務精神投入教會事工,大弟現任文樂聖安德肋堂會長,小弟則於來義堂區擔任義務使徒,一家人皆在信仰與服務的道路上,母親的身教影響深遠,令人敬佩。
戴姐妹曾任文樂聖安德肋堂會長多年,在任期間洞察教堂年久失修之困,毅然帶領教友同心協力,於2007年成功重建教堂,讓部落擁有一座堅固美善的聖堂,代代相傳,信仰永續。她也是在俗道明會來福會區會長及來義鄉傳協會主席等要職,更追隨已故西班牙籍范濟國神父潛心研習母語版聖經,至今仍每日勤讀,將一生根植於天主聖言中,她的虔誠深深感染眾人,讓信仰在部落中生根發芽。
在這溫馨感恩的日子裡,我們願與眾人分享戴錦雲姐妹的信仰榜樣,她是一位真正將信仰、愛與奉獻融入日常生活的母親,是我們心中無可取代的模範母親。
杉林聖維雅納堂 戴陳秀英姐妹,聖名:瑪達肋納,75歲

一、生平背景:戴陳秀英女士,高雄市桃源區寶山里二集團部落的布農族人,自幼家境清寒,身為長女的她,肩負照顧弟妹之責,早早學會獨立自理。因家庭經濟拮据,未能接受正規學校教育,此事成為她一生的遺憾。
二、堅定信仰‧以愛育人:戴女士一家皆為虔誠天主教徒,自幼便常在教堂中聆聽福音,領悟「捨己為人,終獲善果」的信念,以此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深受族人敬重與愛戴。年輕時透過長輩介紹,與戴萬順先生締結良緣,兩人攜手超過五十載,育有六女二男共八位子女。生活雖然清苦,但夫妻同心,一方面侍奉雙親,另一方面撫養子女成人。如今子女皆已成家立業,事業有成,且皆秉持孝道,家庭和樂融融。
三、信仰之家‧部落表率:婚後,戴女士經常攜夫婿與子女參與教堂彌撒,更鼓勵丈夫不斷進修侍奉天主,進而擔任會長並取得義務使徒之名,將信仰深植於社會與家庭生活之中,並延續至下一代孫子女。其一家人皆為虔誠教友,在部落中堪稱信仰之家。多年來,戴女士更積極投身社區與教會事務,服務族人、熱心公益,展現信仰實踐於日常生活的精神,成為社區敬仰的楷模。
四、典範永存‧母愛無疆:戴陳秀英女士以堅毅、奉獻與慈愛,撐起一個八口之家,並將信仰精神傳承給下一代。其一生奉獻家庭與社會,是母愛的最佳象徵,更是族人心中永遠的典範,實至名歸為「模範母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