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教區「第五屆全國聖體大會」九週敬禮的第二週,於8月3日由林吉南榮休主教主禮,彌撒的主題是:「聖體聖事力量呼喚年輕人:聖召回應」。
家人的支持是青年聖召的動力
林主教提到:在今日,回應天主的召喚,藉著聖體聖事領受聖神恩寵,年輕人願意終生奉獻自己,領受聖職,成為司鐸(神父),投入教會的福傳牧靈工作,似乎有一點困難。今日的世界,有著多元化的價值觀,他們希望工作不要太重、一週有休閒的時刻、薪水要高。司鐸聖職的生活,如何能吸引他們放下一切跟隨?這是沈重的問題?
回憶小的時候,幾乎每天下午,母親帶著我們參與聖堂的守聖時、聖體降福。後來,神父邀請我們兄弟三人,在彌撒中擔任輔祭,感覺特別高興與光榮。母親支撐著全家是非常辛苦的,她更大方的奉獻自己的兒子,做克苦、補贖爬聖母山莊為了鼓勵她的兒子當神父;當了神父之後更做克苦、補贖、爬聖母山莊,希望他的兒子是個好神父。
聖體聖事對聖召的影響是很大而重要的,當我榮陞主教從高雄到台南時,深深感到聖召的缺乏,每天夜晚獨自在聖體前守聖時15年之久,希望天主給年輕人聖召,尤其在這少子化的世代。
藉著聖體聖事,祈求天主召喚年輕人
莊稼多,工人少,耶穌要我們多多祈禱,祈求莊稼的主人(天主)派遣工人來收割。教會更需要年輕人回應聖召,獻身服務教會,是以宣揚福音參予天主的救贖工程。回應各種不同的聖召形式,都起源於天主是愛,並蒙召為愛而服務。
追隨聖召的奉獻生活,是按福音勸諭所規定的,不可否認地對教會的生活和聖化有所裨益。信友度奉獻生活的目的,乃為在聖神的感動下,密切的追隨基督,把自己奉獻於天主,為天國服務。所以那些接受奉獻生活聖召的人,有義務謹守神貧、貞潔和服從三願,這是奉獻生活的特點,是為教會所認可的。
因此,我們看到一個程序:就是受到耶穌的喜愛,召喚及請求:放棄一切、分施窮人、背起十字架、跟隨祂。新約聖經中,對富少年「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但還缺少一樣」的徹底的回應。只可惜,那富少年「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谷10:21--22)。宗徒們卻不然。他們都:「立即捨棄一切」(瑪4:18-22),因此,伯多祿理直氣壯地向耶穌說:「看!我們捨棄一切,跟隨了你」(瑪19:27)。
教宗方濟各在第 59 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中表示:「我們受召去回應天主注視的目光」,天主富於仁愛及創意的目光,在耶穌身上以獨特的方式接觸我們。藉著聖體聖事,我們被這目光觸動,讓祂來引領我們走出自我!並讓我們學習以對方能感到被接納的方式來彼此看待,不論他們是誰,都能發現到有「一位」以愛去注 視他們,並邀請他們去發揮他們所有的潛能。教會裡的每一種聖召和職 務都召叫我們以天主的目光去看人看事,實踐善行,並以言、以行去傳揚愛。
聖保祿宗徒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壯觀的視野:天父「在創世以前,在基督內 已揀選了我們,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又由於愛,按照 自己的決定,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分,而歸於祂」(弗一 4~5)。這番話讓我們得以看見完滿生命的意義,我們是因為愛而被天主創造的。
當天彌撒所引用的是《若望福音》(21:1--19):
其中:
4—8節,強調依照耶穌的指示撒網,疲累又失望的門徒們得到的是「豐收」,拉上被魚充滿的沈重漁網。
9—14節,描繪的是「復活的歡宴」。到了岸上,他們發現一個「神秘宴會」已經準備好,耶穌命令他們把剛捕的魚拿一些過來。這時候伯多祿「獨自」去把船拉上來,漁網雖然充滿了魚,網卻沒有破。這段敘述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這些魚象徵經由門徒的宣講而進入「一個教會」的信徒團體,而伯多祿則象徵著保護、維持教會合一的人物。
15—19節,肯定了「伯多祿的職務」。早餐以後,耶穌單獨轉向伯多祿一人。耶穌以伯多祿和他父親的名字呼喊他:「若望的兒子西滿」,顯示出這是個人性的對話。耶穌連續三次問他:是否比其他的人更愛他?伯多祿三次都給予耶穌肯定的答覆,並且指出耶穌知道一切。耶穌三次對伯多祿提出問話,應該使他想起在耶穌受難時自己曾三次否認和耶穌的關係。
在伯多祿每次肯定答覆之後,耶穌都託付給他特殊的使命。「餵養」或「牧放」基督的羊群,顯示耶穌使伯多祿分享祂的善牧職務。耶穌的問話中交互使用「羔羊和羊群」、「餵養和牧放」等名詞,強調牧人對於羊群無限的關懷與責任,基督是永遠的「首牧」,一切羊群都屬於祂(參閱:若10:1-18),伯多祿只是受耶穌託付代為照管羊群。
整個福音肯定耶穌建立聖體聖事,聖體聖事支持整個教會
在初期教會內,「他們(教會信眾)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宗2:42)「每天都成羣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着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宗2:46)這裏的「擘餅」,便是指聖體聖事。當時的基督信徒常聚在家裏舉行擘餅、祈禱禮儀(因在初期教會仍然面對迫害)。「擘餅」本是猶太人的傳統說法,是指任何聚餐,但到了新約,新興教會就用這詞語特指「聖體聖事」。聖保祿宗徒就曾在他的書信中,談及該如何領受主的聖餐,並且譴責那些對聖餐不恭不敬的冒犯者。(參閱格前11:17-34)如今宗徒的繼承人,即主教及主教的合作者——神父(司祭),就繼續按耶穌的吩咐,照樣舉行聖體聖事。
(文/圖 趙英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