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聖心堂》麵包糕餅店

類型:

服務

發布時間:

2021/09/28

作者:

謝小華整理



1950年,韓戰中,一對虔誠的天主教夫婦意識到留在朝鮮就無法再繼續信仰生活,便在1951年與家人逃往南韓。當時,由於所有正常路線都被封鎖了,他們只好選擇唯一的方法:走上一艘美國戰艦。這艘戰艦本來是用來運輸武器的。除了船員外,只可容載13人。由於船長不忍心看見那麼多人哀求上船,就命令炸毀所有武器,讓位給14,000位難民。他的船是駛往南韓的最後一艘。如果這對夫婦上不到船,便會喪命。可是奇跡發生了! 他們的祈禱獲得垂允:「如果我們全家人都獲救,我們將會為窮人度過餘生」。這個祈禱就成了他們對天主終身的承諾。

兩袋麵粉

在難民營生活了一段時間後,這對夫婦和家人到達大田市。他們首先來到當地的天主教堂。堂區神父送給他們兩袋麵粉,他們就用這些麵粉來蒸饅頭,開了名叫《聖心堂》的小店,在火車站前賣包子。 當時戰爭剛結束,人們都缺乏糧食。每天晚上,他們把麵包和毛毯分派給窮人。這種分享的生活維持了63年,也成為《聖心堂》營商的理念。

傳承

每天他們很晚才回家,但仍會叫醒子女祈禱,感謝天主和他們的恩人。 1980年,這對夫婦的兒子和媳婦接管了這企業。他們開發了一種「香炸菠蘿包」,成為《聖心堂》最成功的產品,許多人排隊購買。因此,店鋪有了名氣,而父母為窮人而活的承諾也得以繼續。 這家由忠誠天主教家庭經營的麵包糕餅店,實際地與窮人分享的消息漸漸傳開去。有很多人從各方來求助,而他們也很樂意去幫助。雖然小店繼續發展,但他們卻感到空虛和灰心,因為他們很希望員工們也有他們的願景。可是,員工們卻有不同的立場和觀點。



福音的生活

就在那時,他們認識了普世博愛運動,開始具體地生活福音和體驗到一份充滿活力的喜樂。他們也明白和相信可以保有耶穌在他們中間。這信念賦予他們新的勇氣。


陰影

無論公司進展得怎樣順利,也要面對各種困難。如國際貨幣基金危機、一位近親生意失敗,給他們留下龐大的債務。由於大田市人口都遷往另一個新發展的區域,舊區便顯得空蕩,缺乏生氣。他們自問為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然而,他們覺得可能是有一個原因讓他們留在這地方。

共融經濟

1999年,他們參加了「運動」舉辦的「共融經濟」課程。這理念幫助他們了解為什麼要致力經營這間麵包店:賺錢不單是為了自己的家庭和員工,而要以福音的精神來發展業務,去承擔社會責任。雖然他們向來都是隨著基督徒的意識去經營,但共融經濟擴闊了他們的視野去注視產品的價值,它不僅是個麵包。 課程結束後,他們從羅馬書中選擇了一句:「對眾人要勉勵行善」,來作為店鋪的宗旨。


「紅色」企業

2000年,他們把企業改格為有限公司,命名為「紅色」,宗旨是要營運一間財政透明的企業。他們向員工公開銷售報告,誠實地支付百分之百的稅金。那個時代,很少企業會付全稅的,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愚蠢的。


火災

2005年,工廠發生了一場大火災,一切都化為灰燼。媳婦剛從黃昏彌撒回來,一看到這場巨火,就知道一切都完了!她第一時間跑向工廠,但又停下來,因為她知道跑去那裡也是幫不了忙,便轉身走向教堂。 在空洞的教堂裡,十字架在等待著她。她高聲告訴耶穌說:「祢是我唯一的幸福」。接下來她擦乾了眼淚,不再害怕了,也明白到只有天主是永恆的。 第二天,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的員工竟然像家人一樣,開始在災場動工,喊著口號:「我們要從廢墟中重建公司!」他們原本失去了一切,但這時,他們和員工卻成為了一個堅強的大家庭。 他們的員工又提議不要把當天剩下的麵包送給窮人,而留著到第二天出售。兒子卻堅持認為與窮人分享的做法是他父母一份無價的原則,是麵包店的基因。 窮人也是顧客,只是他們不用錢來買,因此應該得到新鮮的麵包,這樣他們便可以有尊嚴地吃麵包。火災後,麵包店的銷售額卻增長了30%。


商標

某段時期,烘培行業隨著時代不停地快速改進,媳婦發現自己在改造麵包店方面費了很多精力,便開始思索《聖心堂》的商標是什麼。

- 創辦人懷著什麼心意去開創這家麵包店呢? - 怎樣才算是「對眾人要勉勵行善」的麵包店呢?

夫婦倆在福音裡尋找,找到了《聖心堂》的標識: 一切都是為了大家的彩虹計畫。 事業發展較穩定時,他們決定以共融經濟為公司的實踐指南。他們把業務的各個層面分為7種顏色,稱為「彩虹計畫」。


互愛與給予的文化

他們努力把「互愛與給予」的文化傳遞給員工,讓他們去實踐。 他們相信,最美味的麵包應是由彼此相愛的人製作的。公司有一份週刊,刊登工作時彼此相愛的經驗。他們對員工的評價與一般的公司不同,他們只評價員工給予同事的愛心行動,而獲高評價的人會有更多晉升機會。他們一年平均會收到這樣的文稿達1100份。在年底,他們會把這些經驗出版成一本名叫「愛的優勝者」的書。

他們的城市,他們的《聖心堂》

大田不是旅遊景點。可是,當他們的麵包店有了名氣後,旅客就開始來大田買他們的麵包。由於麵包店繼續蓬勃發展,人們也開始遷回這個小巿鎮。他們體驗到,一家小小的麵包店,可以改變地方團體的狀況。他們更有信心,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職業或工作去影響社會。


愛的文化…… 走向世界

每年他們都會接待約400位來自臺灣和中國的烘培行業訪客。他們來參觀《聖心堂》是想瞭解他們的商業原則。他們不想把焦點放在生意方面,而是要傳播愛的文化給其他的烘培企業家。



教宗的餐桌上,與共融經濟相遇

2014年,教宗方濟各來訪韓國。《聖心堂》為他供應全程的餐用麵包。2017年,教宗與共融經濟的企業家在梵蒂岡會面時,他們講述了《聖心堂》的歷史。今年,他們的總統文在寅在國家巡迴訪問時,停留在大田,出乎意料地到訪《聖心堂》。他們覺得這是他們在大田市裡,以愛心去為普世手足情誼而生活的成果。這次探訪給了他們更大的力量去活出天主在他們身上的旨意。 ---轉載自新城雙月刊 第四十五卷.第三期

bottom of page